共享公磅為企業帶來了哪些經濟價值?
2020年疫情雖然沒有完全結束,但是中國的經濟復蘇已經遠超其他國家,而共享經濟雖然有點老生常談的味道,如滴滴打車、Aribnb 等。平臺提供者并不擁有共享物品的所有權,而 是借助于物聯網點對點即時通訊技術、LBS 和 GPS 技術、網絡支付、評價系統、大數據及實 時撮合機制,實現閑置資源的最大化利用。對這個社會來說,它節約交易成本,減少信任成 本(通過互評體系評價),因而創造了社會價值;對參與者來說,則能最大化資產價值,提 高資產的利用率;對平臺提供者來說,則可從交易中抽成獲利,當然最重要的利潤來源是平 臺的綜合價值:如為廣告商、金融保險、資金需求方等第三方提供價值、資金等。 一種是類資產模式:如摩拜、OFO 等共享單車。共享產品由共享模式的提供者提供,產 品所有權也歸共享模式的提供者所有。消費者需要的是產品使用權而非所有權,提供者也因 短期租賃產品的使用權而獲得收益,這是典型的重資產模式。酒店也是這種廣義上較常見的 共享模式。從目前觀察來看,這類模式靠收取租賃費獲取收益的模式短期不可能盈利。2017 3 年共有 19 家投身共享經濟的企業宣告倒閉或終止服務:其中包括 7 家共享單車企業、2 家 共享汽車企業、7 家共享充電寶企業、1 家共享租衣企業、1 家共享雨傘企業和 1 家共享睡 眠倉企業等等就可知曉,剩下的玩家是背靠大資本支撐,目的不是共享而是獲取流量,因為 流量的獲取成本現在越來越貴,越來越高。
結合當下還是有不少企業在開源節流上下功夫,而許多企業都有地磅,而共享公磅不僅能使地磅商業化,還能為企業帶來一部分收入。
一、 公磅+物聯網與共享地磅的關系
1、公磅本身就是廣義上的共享,共享地磅并非一個新品類、新概念
“公”本意之一就是面向社會、面向大眾,其反義詞是“私”。故“公磅”自誕生之日 起,就有廣義上的共享之意。從這個意義上講,共享地磅并非物聯網+背景下的新品類或新概念,也并非物聯網+背景下誕生的新供給或需求,只是公磅在新時代下換了個新詞而已。公磅的盈利模式類似于廣義共享中酒店的類資產模式。
收入來自稱重次數/日、每次收 費水平,成本來自于資產折舊、人工和維修成本、場地租金等。公磅是否可盈利或盈利水平 則取決于此兩者的比較。
2、公磅+物聯網的本質并非共享,而是產品的一種升級
公磅升級為+物聯網后,能增加客戶的稱重體驗,提高稱重過程的管控,減少稱重管理 的成本,同時還可做到稱體的預防性維修等等,故對有此類需求的衡器生產廠家和衡器終端 用戶來說,這種產品和技術升級還是有較大的價值。但這種變化與汽車衡+物聯網的性質是 一樣的,和所謂的共享經濟或共享商業模式并無關聯,或者從廣義的共享定義來看,公磅本 身就是共享,并非因為+物聯網才是共享。其盈利模式依然是資產投資模型,而非共享經濟 的盈利模式,也不可能誕生出新的其他盈利模式。 因此,與其說物聯網+公磅是共享經濟在靜態衡器領域的一種應用,不如說作為廣義上 的共享產品即公磅借助于+物聯網所帶來的一次產品升級。
綜上所述,公磅一但升級不僅為企業帶來新的盈利點,還能為企業增加實際效益,而自成衡器著專注于為企業開發新的稱重系統,為企業量身打造一套企業自己的過磅流程,使企業在稱重這方面省心省力。